11月8日,由亚洲协会香港中心、摩根大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将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
据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介绍,本次研讨会将以去年11月在北京的系列讨论为基础,展望未来的工作前景,共同探讨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力所做出的跨领域探索和实践。
作为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大通为什么会关注职业教育?今年的研讨会为什么会关注人工智能等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梁治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研讨:人工智能正在影响职业教育
《公益时报》:今年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的筹备情况如何,您期望达成什么目标?
梁治文:“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下称“系列研讨会”)于2014年正式推出,是一项连续多年的思维领导力计划,由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主办,并由摩根大通全力资助。
在北京举办的系列研讨会,旨在探讨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层面面临的迫切挑战,包括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技能缺口或不匹配、就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等,希望通过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从而助力中国社会的共同繁荣。
本次研讨会将以去年11月在北京的系列讨论为基础,展望未来的工作前景,共同探讨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力所做出的跨领域探索和实践。
《公益时报》:今年的研讨会将会讨论人工智能等科技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在这方面,您是如何看待的?
梁治文:当前,工作本身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高新科技在逐步渗透我们的经济,并创造出了对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才的新需求,如电脑编程、数据管理,以及大量的技术型岗位。科技发展正在改变着很多行业,并给一些数字化相关性较小的岗位带来了冲击。我们希望通过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为有迫切需求的就业者提供提升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劳动力市场的新需求和新动态,为未来做好准备。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将聚焦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提供技能培训,以帮助弱势劳动者获得技能的提升;我们还将提供可更好适应未来工作的基础性技能培训,这些培训以数字化相关技能为核心,同时注重团队合作、沟通、协作、学习能力等较难被自动化替代的技能。
项目:“青年新技能”计划让更多人获得发展的机会
《公益时报》:您如何看待中国的职业教育现状?
梁治文: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消除贫困以及促进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转向由服务和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其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确保能够为学生和未来的劳动力提供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技能。
《公益时报》:在推动职业教育方面,摩根大通做了哪些工作?“青年新技能”计划目前在中国的实施进展如何?
梁治文:“青年新技能”计划是摩根大通一项为期五年、耗资7500万美元的全球性举措,旨在发展高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项目,从而帮助青年们获得有不错收入的工作并实现长期的职业发展。该计划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完成从高中阶段就开设的职业培训并获得相关的职业教育证书,以利于其在人工智能、医药科学和编程等飞速发展的新兴领域中找到薪资良好的工作。
我们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合作是“青年新技能”计划在美国以外规模较大的项目之一。2018年是我们与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合作的第三个年头。这三年间,我们总共投入了1900万元到这个项目中。我们希望这一项目能惠及四川、广东、贵州、河北四省3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5万名学生。
此次合作中,摩根大通支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探索并尝试提高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能力和软实力,帮助他们为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好准备,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公益时报》:摩根大通支持“赢未来”项目的初衷是什么?摩根大通为中国的项目引入了哪些比较先进的理念与做法?
梁治文:像我前面谈到的,中国经济正在转向以服务驱动、以知识为基础的模式,所以教育体系也需随之做出改变,以确保劳动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了巨大的改革动力,但劳动者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在阻碍劳动力市场的蓬勃发展,影响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发展。
摩根大通是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坚定支持者,我们相信应该有更多人获得持续提高经济水平和地位的机会。因此,摩根大通大力支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项目,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进入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
我们的优势在于,不论在全球还是亚太地区,摩根大通通过支持和参与不同的项目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相信很多问题具有互通性、普遍性,希望与中国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分享我们的经验,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出谋划策。
例如,数据分析研究对于缩小雇主所需要技能与劳动力实际拥有技能之间的差距非常重要。通过“青年新技能”计划,摩根大通支持了一系列关于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劳动力市场状况的研究,以研究数据为基础,提供应对劳动力市场挑战的解决方案。
《公益时报》:摩根大通是怎样选择CSR方面的公益合作伙伴的?您如何评价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合作?
梁治文:我们对公益合作伙伴的选择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双方愿景的一致性;项目的执行力,信誉度和过往经验;调动多方资源的能力;调研/数据整理的能力;思维领导力;活动推广和沟通的经验等。作为国际上备受尊重且获得广泛认可的一家中国智库和公募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符合我们挑选合作伙伴的各项标准。我们非常荣幸可以和这样出色的伙伴携手同行。
贡献:更多专业公益服务
《公益时报》:除了资金支持,摩根大通还会贡献哪些力量?
梁治文:在过去十年中,摩根大通集团的年度慈善捐赠总量增加了一倍以上,2017年达到约2.5亿美元。此外,我们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本、多方协作、数据和专业知识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
摩根大通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是我们开展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包括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做出贡献的关键和核心力量。我们希望摩根大通的员工能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来提供专业的志愿者服务。为此,公司也提供了一系列的专业志愿服务机会,包括新思维、远程非营利机构能力提升以及Service Corps专业志愿者计划,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调动摩根大通最优秀的员工用3周的时间深入公益机构,帮助他们提出针对机构发展、项目执行时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项目均可以使员工充分利用其在摩根大通获得的商业工具、技能和洞察,帮助非营利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持续成功。
《公益时报》:摩根大通在推广职业教育方面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梁治文:自2014年以来,摩根大通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等非常有影响力的机构在多个项目和计划上进行了积极合作。这些在中国的行动主要集中在提升劳动就业技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以及为青年和弱势群体创造新机遇方面,总共惠及超过16万人。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资助公益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获得当今工作所需的技能,比如发现、尝试并资助创新的职业培训和有可能规模化推广的职业发展教育模式;帮助弱势劳动人群规避失业风险或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开发共享资源和工具,为教育机构、雇主、行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