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似水,
淄博陶琉千年长河中,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
为一门手艺皓首穷经;
他们,
为一份情怀父析子荷!
沧海桑田,
青丝成雪!
他们,
让淄博陶琉薪火相传!
他们,
让淄博陶琉历久弥新!
致敬,
匠心传承!
致敬,
淄博陶琉守艺人!
——编者
老有与常人不同的思维、观点和设计作品出手,其创新之个性,意识之超前,令人惊讶。多年来一直活跃在现代陶瓷行业中,硕果累累。他就是山东省现代陶瓷设计界极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人物,省陶瓷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当之无愧的现代陶瓷设计家黄海根(乳名“老根”)。
黄海根,生于1959年,1980年毕业于山东省轻工美校,后入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深造,现就任新2会员管理端10888陶琉艺术系副教授(首席陶艺专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淄博市紫砂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会长,淄博市雕塑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木委员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勤奋执着的跋涉者
我认识老根,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一次朋友聚会上。他那时刚从美校毕业,在一个基层陶企从事设计工作。他长着一张总爱带笑的圆脸,明亮的双眸,浓密的头发,不修边幅,朴实中带着深沉,谈吐中透着睿智与灵动。由于我们都是年轻人,又“臭味相投”,便经常隔三差五地凑凑,天南地北地侃大山。因都处于事业初期,青年人那种对生活的热情、梦想正在高点,无话不说,也常有机会见到他的设计随笔、创想。
我觉得,他属于那种才思敏捷、意识极度超前的一类人。上中专时他并不是喜欢陶瓷,说实话,连陶瓷专业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只是为了摆脱当年的下乡务农,找一份工作而已。可一分到陶瓷专业,他就顺从了党的号召,干一行爱一行,“身子都是祖国的,为了回报国家培养,不能挑挑拣拣。再说,也没有能力挑选,既没有一个有权力的老爸,自己又本分。”于是在干中逐渐地爱上了本职专业。他不停地构思、创意,从不知疲倦。可以这么说,经他考虑和设想的方案,到目前为止已经无数。他说,常常是画完了欣赏片刻就丢在了脑后,似乎他这一生就是为了画设计方案而生。稍有外界什么东西和景物触及,他立马就高度亢奋地激起创作热情,似乎活着就是为了思维,为了显示他的敏感、活性与创造。也许他这样想和做,并不一定是为了实现,因为还有一个应用科学的问题。可以这么说,老根有太多和太发达的原创思维细胞,可又在另一区域又有太多是思维死角甚至麻木区。优势与劣势在他身上共生并存,非常明显和清晰。
我认为老根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对时代文化、艺术脉络的把控、表现与敏锐思维。为何他搞的原创设计都比较前卫还趋现实意义,这实际是他长期思索、勇于探讨的潜意识流露与表述。别人还认为他费了多少劲,其实他的许多设计就那么一会就出现在人们面前。当然,“表演”十分钟,幕后十年功,他也是基于一辈子的钻研做功底,以长期的思考实践做积累。他在人后做了多少努力,谁也说不清楚,只有他自己明白。至于表面给人留下轻松如顺手拈来的印象,其实是一种错觉。冰心老人早就对此作了注解:“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奇妙特异的设计家
说起现代设计理念与现实观点,任何人都会鲜明地感到老根与周围人的不同,不光是一般人,就连业内也是如此。在造型设计专业方面,他属于那种极富实力、又具思维的一类人,且有相当的过人之处。对陶瓷特别是陶艺,多年来他从艺术规律、造型特点到成型手段、烧制工艺等方面,都潜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在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圆、方、三角形中求变化并非易事。如陶艺这看似简单的“泥团”、“捏塑”、“把玩”手艺,要上升到造型艺术层面,就大有讲究了,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看老根的陶艺作品,真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冲击力。无论是欣赏他的《母亲家》,还是《楼兰城堡》,或是《世纪阳光》、《文明的累赘》,都会使人惊叹构思的神奇。他近年的陶瓷壶艺,也堪称华夏无双:无论是像“披挂”白云或似海鸥翱翔的《海韵》,还是把壶纽与壶把巧妙融为一体组成云朵造型的紫砂《祥云》,或是将壶嘴夸张成鸡头,壶把衍变成鸡尾,整个活脱脱一只引吭报晓雄鸡的《高歌》,或是奇思妙想地将公安标志性数字“110”符号视觉化在办公用盖杯上巧妙运用,为人民警察奉献上专用茶具并让人时时刻刻牢记使命......将这种器把玩手上,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茗茶,越品越有味,会让你爱不释手,惊设计家的奇思吵想。老根手中诞生的这些艺术作品,构思设计之巧妙,之魅力,之奇美,不胜枚举,真可说无论是人物,还是器皿、壁饰、壁画、壶艺等等,都表现得极富艺术个性,极不像凡人所为,是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他把浓郁的激情、丰赡的趣味及深刻的文化内涵,都融入了泥中,渗入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追求,使陶瓷的材质美得以充分体现、张扬,充分利用了材质的塑性特点,简洁、大方,所以才让人回味,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美的享受。现代设计或许就是他思维的副产品。
在与老根交谈中,可以感觉出他的发散性思维,他从一个点可以迅速扩展成一个面,甚至是对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思考。有时听他说,读书不快,但读得较深,通透是他读书的目的,许多书中的见解、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影响着他的设计与艺术。他体会说,在设计方面有时也很滑稽,真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多而若没有敏锐的把握意识和觉悟,很有可能落入沟底而不能自拔。他说他可能正是由于当年太年青,在接受传统文化方面还存在一些“心理阴影”,使得他对历史的东西接受不算太多,而具体搞起设计来满脑子也没有多少“水水”,所以显得无拘无束,天马行空或说是海阔天空任鸟飞凭鱼跃。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深入,才将设计文化与民族之源很好地结合起来。前期是对皮毛的理解与表现,后期则是对内涵的深悟与表述。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深入,他才将设计文化与民族之源很好地滆合起来,前期是对皮毛的理解与表现,后期则是对内涵的深悟与表述;前期设计好玩,形式成分重,后期设计耐看且有内涵、精到,其间走过了长长几十年。这种变化与进步是自始至终地敬业、钻研与热爱生活的结晶,源于一个设计师的不懈探索求知与奋斗。
这几乎是一个苦行僧的生活与信念支撑。如今成果已经把他包围,他的梦几乎已经圆了他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自拔”,沉浸于此跳不出这个行业,或者说设计也离不开他。其实,他已经不再需要什么荣誉了,或者说那些对他来说有无都没有多少区别,刺激性也越来越弱,惟有市场消费热点才能挑起他原创的热情,又在原创中忘记了金钱与工作的关系。为了原创的完美,他可以不计花费,不计时间成本,甚至不计一切义无返顾地向前。这就是我眼中真实的老根,一个一次次忘记金钱可以改变生活仍然这样痴迷地创作、奋斗的人。他的作为致使连他的家人都不能够理解,除了挣钱都是他的事。一旦干起工作,他会忘记世俗,忘记市侩,忘记周围的其他诱惑。周围熟悉他的许多人叫他“老斜”,就是说他非同世人。他自己的确非常不看重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所谓的“礼尚往来”、“拉关系、拜门子”、“振兴扬名”等等,而对于事业,他却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完美,还需要继续努力,再进一步深化。他的一生没有终点站,始终一直在向前,向前,向前!
痴迷忘我的求真人
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等等的不同,决定了生存方式和结果的差异甚至大相径庭。作为陶艺家,由于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和对陶土材质、造型设计、技法的认知与实践程度的各不相同,所以其作品也就形态百出参差迥异,这是十分正常的。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当今陶艺领域百花齐放的多元性。而其中的高、下、优、劣,无不与创作者的理念素养息息相关。老根深谙此道,所以见缝插针地学习,特别是逛书店、去图书馆或跑文化市场、参观艺术博览会、艺术大展等,就成了他开阔眼界充实自己的生活习惯。像老根这样强烈的求知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凸显出来。他有时去济南出差,可能会因工作原因,稍有点间隔无事的时间,他马上就一头扎进省图书馆外文室,在那里经朋友介绍,可以浏览许多外国陶瓷杂志,上面刊登着许多最新造型成就,他如获至宝,着了迷似的有机会就去,一蹲便不可自拔,经常忘了返回办事。图书管理员也因这个忘我学习的年轻人倍受感动,有时陪他晚一刻下班。可他还是不肯离去,死磨硬泡地借几本带回旅馆看,次日再返还。几年中不知去了多少趟,和图书员混得烂熟。为了能看书与借书,他动尽了心思,甚至学会了上送礼,拿出一月几十元工资购物贿赂图书员,在他心目中图书员权力比市长大。他说,特别留下记忆的,是一次去济南正值酷暑,办完事又溜进图书馆。当年企业正处困难时期,他本身又是无名小卒,住宿花费受到严格限制,不能住高级旅馆,又属借机多停留,于是住了一个普通房间,没有风扇,蚊子满天飞。济南夏天又是出了名的火炉城,向服务员借了两个水桶,盛满凉水把脚插进去降温,光着脊背披上湿毛巾防叮咬。为了多临借来的国外杂志图片,有时也顾不上蚊叮了,天天挑灯夜战。一连数日,白天跑图书馆,晚上在旅馆拼命临稿子。回到家时一用去了十来公分厚的速写纸,画的还相当认真。
为了始终走在本专业的前沿,虚心地向同行学习、请教,更是他自觉的行动。他十分注意研究他人及国外同行的精华与长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每年他都频繁地到外地参观、访问有关专家,大的艺术博览会、展览活动,他更是一次不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经多识广,才造就了他思维活跃、意识超前的本领。而这与他处理人生中某些方面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大概就是他的个性。只要心理认可,怎么都行,而对社会上的许多做派,他内心不认可,也决不苟同,更别说让其献媚附会。而他崇拜的是真、善、美,包括学术的人生的。可想而知,这需要付出多大的毅力,耗费多大的精力和心血方可完成!?这种玩命的学习精神,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几人能为?
说起他的意识超前,还与他对新知识的渴求有关。他回忆说,正值刚毕业没几年,经常有各大学的实习生去他们单位,都与他打得火热,他也深深地受其影响,思维始终与各大学艺术前沿合拍。所以观念新、见识广、热情高、点子多、意识强,成为老根的基本态势。自那时起,就一直保持着与高校师生的密切往来,经常能够接触较前沿的咨讯。所以一开始入道就跻身于专业前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极少数大学纷纷派年轻教师去国外学习工业设计课程内容,国外这一全新的设计理念在当时中国的设计意识上,如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几乎没有几人听说,在死气沉沉的传统设计氛围里,陌生感是自然的。那时老根到处托关系、找门子借听课笔记,拼命抄录,其他同行都不理解,认为他有神经病。那时这新玩意与他老黄何干?而他乐此不疲地探究其中。可没有老师,自学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半通半疑,但还是义无返顾地钻研。在后来每年的参评作品中,可以映射出他这些新理念的影子。他选的目标太大、太远,所以这么多年来只见他苦读深研的身影,却不见他“摘桃子“的风光,孤身一人偊偊前行,还经常背负各种不理解的眼神甚至冷嘲热讽的压力,可他天性自视清高,仍循着自己的梦想执着行事。可此人又属于性情极不稳定的,从另一侧面看,是长处必定也是短处,多思必定善变,容易见异思迁。可以断定他长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普通问题的独特见解,才使他表现与众不同,立意新颖、独树一帜,对现代文化艺术进行不断地自我深度地解析。
前几天与同行们一起聊天时,又听到了老根的新消息,他又开始关注企业产品量产化研发与市场细分问题了。这大概就是他性格的不稳定性带来的积极效应吧。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探讨主题,如今有一种明显的感觉是,老根的注意力有许多新变化:以前大多是在设计本身,而现在已扩展到整个行业发展上,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研究市场经济问题,为企业提供核心服务;从前期工作的一个点,转变成一个企业的全面立体的工作面,想从本质上解释设计与经济的真正意义。这说明老根是一生都负责任的一个人,对工作极其认真,原先大多是从设计本身的形态、装饰及工艺中,或说是着眼形式问题,而如今是着重将设计放到市场功能上,深研智慧文化经济策划上,如何使一个企业建构品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这又将进入一个更高的质的变化阶段。他的思想意识在发生着很大变化,在与时俱进。但愿他有一块理想的良田,种植出他新鲜硕大的梦想之果,让有幸的当代人分享他用一生心血浇灌出的绿树红花,亲和当代人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设计家的不同品质的身影及分量。
光阴不复返,一日难再晨。随着愈加多的掌声与喝彩赠与他,老根却更加不满足,仍那样忘我地倾心于自己的事业,因为他的心气太高了。
文章来源:淄博陶琉汇
责任编辑:牟秀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