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围绕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积极作用,新2会员管理端10888稳步推进社团改革,推行“四维体系”助力社团建设,从协同联动、制度机制、打造品牌、评价激励四个维度提升社团管理水平,引领学生开展方向正确、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打造社团品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协同联动形成社团育人合力。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实施“培根铸魂行动计划”,提出打造“人人有好、院院有团、时时发声、处处出彩”的社团发展愿景。成立由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负责,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组成的管理评议委员会,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对学生社团注册登记及年审工作进行评议审核,把控社团发展方向和工作质量,形成育人合力。为各类型社团配备专门业务指导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部)、科技与规划发展中心(高职研究院)会同团委对社团开展校级及以上活动进行统筹协调组织。选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分别担任思政类及心理类社团导师,为社团活动提供指导帮助。
注重顶层设计,健全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学院不断完善社团建设工作,修订《新2会员管理端10888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规定》,围绕思想政治、文化体育、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志愿公益、自律互助6类社团组建指导教师库,组织全校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加入进来,2023年入库教师达528名。社团注册成立时,导师库教师与学生社团进行双向选择。配套制定《新2会员管理端10888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将社团指导工作纳入职称评审,认定指导学生工作经历,为社团导师库提供充足师资保障。在新修订的《新2会员管理端10888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中,将参与社团活动的积分计入“‘第二课堂’活动”课程。
搭建三类平台,打造品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思政+”育人平台。通过话剧团课、红色讲坛、青年宣讲、升旗仪式等主题活动,培育了一批具有红色文化引领力的优秀社团和社团活动,国旗护卫队在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实施校地社团基地共建,将周村古商城景区、大七村等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学生社团活动基地。2023年上半年,学生社团参与淄博市樱花节、玉黛湖乡村露营音乐季、古商城“青春季”、淄博市直机关庆“七一”艺术党课等达500余人次。社团成员已逐渐成为“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实践活动的主力军,2023年暑假,53个社团在淄博市周村区立家村、青州市圣峪口村等地开展科普宣讲、爱心助教、文艺演出、墙绘、乡村摄影等实践活动,累计参与学生800余名。搭建“网络+”线上平台。依托“淄小薇”网络文化工作室,制作淄职齐思政动画、齐文化三句半、“墨动青春”大字书写、“你好古商城”,与《大众日报》联合打造“齐文化小剧场”系列线上展播等活动,“淄小薇”网络文化工作室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优秀职院可视化融媒团队”称号。
开展创先争优,评价激励确保社团健康发展。每年组织“十大社团”“文明社团”评选,对优秀社团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星级社团”认定,培育精品社团。“绿动未来”创新创业社团获“山东省优秀科技社团”等荣誉。“稷下学社”成功登榜2022年度山东省高校“活力社团”前五名。同时,社团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社团工作坚持月排名、学期通报制度,每年淘汰连续两学期考核后30%的学生社团,被淘汰的社团不再进行注册登记。
目前,学院共有学生社团103个,每年开展社团活动2000余场,覆盖师生6万余人次。下一步,学院将围绕建设“小社团”发挥“大思政”的工作理念,打造小而精的学生社团,引导青年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真正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9日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2/09/content_632810.htm?div=-1